2009年11月27日星期五

古城茶馆:新闻不能说登就登

撰稿: 陈炳耀 15/11/09 [12:18 PM](字数: 883)




《古城茶馆》:新闻不能说登就登



陈炳耀



091115mtpy1



马六甲版





“马六甲将会有一场天灾!”



近日一名风水师来到报馆采访部,表示要作上述的大胆预言,希望报章报道一下。



我告诉他,这种毫无根据的言论,怎么报道?除非是气象局预测又另当别论。



“如果你的预言不准,怎么办?”我问他。



“那我是自毁声誉,身败名裂啦!”当时他大概是这么回应。



我反问他,登了这“不准预言”的报章又怎么办呢?难道也赔上声誉吗?



他答不上来,但还是不服气,认为没理由不能刊登,似乎觉得我是故意不替他报道,并问我可不可以让他问问总社负责人吗?我告诉他没必要,但他坚持。



我知道他的用意,也无法阻止他,只希望他问了能明白,我不是蓄意拒绝他的要求。结果他即刻拨了电话,过后一句话也没说就走了。



报章有时不登新闻,会引人误解,有时登了新闻也会惹上麻烦。这方面的问题,已经碰过无数次,也说明许多人,甚至某些常常替人民讲话出头的人,都不知道报馆处理新闻所面对的风险与要求的标准。很多事情不是要讲就讲,人要骂就骂,对执法单位或政府部门要指责就指责,须知报馆也得为印在报纸上的文字扛上一分责任。



一般上,稿件经过地方主管审阅,发上总社后,还得由总社编采主管的审阅,一些新闻必要的话,还得补充另一方的反应或解释,否则宁可不登。总之,登或不登,最后还是取决于总社。



记者采访与撰写新闻时,除遵照规定,应该要自我要求,别想省功夫,更不能典当报馆利益或贱卖版位,不做足工作,不但令编辑为难,也可能会招惹不满,落得两边不讨好。有时出了问题,甚至会面对被起诉索赔的后果。



“告诉我,这条新闻是谁写的?为什么要这样写?”



“你跟我讲,当天采访的记者是谁?他有在吗?”



报馆采访部接到这类电话,已不是新鲜事,也挺烦人的。采访或写新闻的记者身份能讲吗?根据职业道德,当然不能讲。



这还不算什么,更够力的是也听过类似:“告诉那个记者,他用那一支手写,我就砍那一支!”



这就有点令人怕怕了,如果找上门,记者可得双手或十指齐断,因为现在都是用电脑打字输入,不再是过去一支手握笔,一个字一个字的写了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